【导语】 ITES深圳工业展、工创联联合钛媒体共同发起产业链观察专题,聚焦全球产业链动态,拆解上下游链路逻辑,解析政策、技术与市场对产业生态的影响。从细分领域到跨界融合,用数据透视趋势,为行业洞察提供深度参考。
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,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性能、续航与安全的核心环节,它是统筹整车热量与环境热量,以调节零部件工作和座舱温度环境的系统总成。作为热管理系统的“心脏”,热交换器承担着电池、电机、电控(三电系统)热量精准调控的重任,是实现热管理系统中两种或多种流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装置。

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差异,图/海豚次新公众号
高效的热交换器能够确保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,减少因高或过低导致的电池性能衰减,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,间接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热交换器市场规模为预计2023-2029年全球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5.84%,2029年将突破8584.62亿元。
热交换器主要可以分为动力电池热交换器(液冷板结构、微通道管排管热交换器、蛇形管热交换器等)、板式热交换器(电池冷却器,液冷冷却器,油冷器等)、管翅式热交换器以及管壳式热交换器等。针对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,需匹配差异化的制造工艺以保障其结构精度与功能可靠性。
以微通道管排热交换器、蛇形管换热器等核心部件为例:其内部微通道宽度通常控制在0.5mm以内,壁厚与腔道宽度合计不超过2mm,且需确保每根微通道管与集流管的孔位精准对齐(偏差需≤0.05mm),才能避免流体泄漏、保证热量传递效率。

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平行流冷凝器(图/常州恒创)
这类精密流道的加工,需依托五轴CNC 钻攻中心实现高速铣削(主轴转速≥15000rpm),通过多轴联动精准成型非规则流道;同时需配合高压冷却液系统(冷却液压力≥7MPa),实时带走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,避免工件因热变形导致尺寸偏差。
此外,为进一步保障产品密封性与核心功能,还需配套高频焊机、真空钎焊炉、微冲压机等设备,通过多工艺协同实现全流程把控。
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不锈钢油冷器低铜无铜钎焊接技术,提升换热效率与系统响应速度。市场表现:2025年,该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订单已突破24亿元;全球全资/控股子公司40余家,热交换器产销量连续十几年国内第一。最新动态:新取得“翅片热管热交换器”与“排液结构及热交换器”的专利。
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微通道热交换器采用全铝平行流结构替代传统铜管翅片,使得换热效率提升了30%。市场表现:三花智控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3.25%,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11.18%提升至2024年的40.7%,成为第二增长引擎。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.93亿至22.72亿元,同比增长25%至50%。最新动态: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,专利名为“电磁切换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”。
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0.12mm超薄翅片斜板式平行流冷凝器;倒“U”型可调水室设计+通用化主片降低制造成本;“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”专利通过平衡罐动态调节制冷剂充注量,提升能效。市场表现: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.4-1.7亿元,同比增53.58%-86.49%,国内外业务双增长;液冷散热技术持续升级,开发商用车热管理系统与液冷储能电池热管理方案。最新动态:公司正积极开拓北美主机厂客户,拟对外投资新设海外全资子公司。
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通过将冷却液侧多通阀与冷媒侧阀岛融为一体,打通电池、电机、座舱空调、电控等子系统,实现整车能量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分配。该技术可有效降低能耗,提升车辆续航里程10%-15%;市场表现:新航科技豫新热管理相关产品在燃油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2%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21.7%。为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等提供电池冷板、热管理集成模块等产品;最新动态:取得“一种新能源车用热泵空调装置”的专利,制冷剂管路上串联有温度、压力传感器二以及电子膨胀阀,实现了各个空调热泵的同时制冷模式。
常州恒创热管理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构建全产业链自动化生产体系,实现热管理系统、散热器及其组件、散热模组、热交换器等产品的智能化制造。市场表现:年产能达2000万套热交换器,与华为、宁德时代、上汽、长安、金康动力、国轩高科、比亚迪海尔、美的、三星等海内外知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最新动态:取得激光切割装置专利、自动收集整理翅片装置专利,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投入。
广东法拉达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采用冲压-钎焊一次成型工艺生产动力电池液冷板,厚度≤12mm且温差控制≤2℃,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;拥有增强冷却管强度的扣爪结构散热器专利,有效解决传统焊脚开裂漏水问题。市场表现:专注于汽车散热器、暖风散热器、中冷器、油冷器、高端特大型散热器等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及全球销售,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。最新动态:取得一项名为“一种散热器杆件的工装”的专利。
宁波路润冷却器制造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以真空钎焊技术为基础,通过真空环境下金属或合金材料连接,实现高强度、高密封性及耐腐蚀性的热交换器生产。市场表现:产品线涵盖油冷器、中冷器、冷却模块总成等六大系列500多个品种规格,拥有包括一汽大众、吉利汽车、日本丰田、韩国LG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国外知名品牌客户。
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掌握热交换、系统集成、余热回收和智能控制四大核心技术,通过升级板片结构、降低设备阻力、提高传热系数、降低压降等创新,显著提升设备能效。市场表现:专注于板式热交换器研发生产,在该领域具有较强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。
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
核心技术:公司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经酸性加速盐雾试验验证,耐腐蚀寿命可达6000小时,远超同类产品(行业平均约1400小时),可使用16-20年,显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。最新动态:取得一项名为“种板翅式热交换器气密性检测方法”的专利,提出了通过二级负压检测热交换器是否存在漏点的方法。
核心技术:开发热管理中央集成模块,将热泵系统中的零部件进行集成化设计,优化整车空间布置,增加空间利用率并降低热管理系统总体成本。市场表现: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和空调国际在中国唯一的整车空调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战略合作伙伴。最新动态:取得双层流过滤器装配结构单元专利、有助于实现空调箱的小型化;取得多通集成间接式电动车热泵空调系统专利,提升热管理效率。
此前,在传统燃油车时代,热管理市场主要由日本电装、韩国翰昂、德国马勒、法国法雷奥外资头部品牌占据;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,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整车厂推动供应链本土化,带动热管理企业从单一部件向模块化总成升级。国内企业银轮股份、三花智控已实现关键零部件突破,国产替代趋势加速升级。未来,“轻量化材料”与“高效导热材料”将在热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,推动系统减重20%-30%,同时提升热传导效率。而热交换器也将向“多合一”(如电池冷却+电机热管理+热泵集成)发展,要求制造工艺兼容多材料(铝/铜)和更复杂的内部拓扑结构。